文章來源:蝌蚪五線譜
  最近55°杯占領了朋友圈,一時間全民總動員不亦樂乎,儼然已經成了跨年爆款。然而還沒等這股“魔法杯”旋風走遠,又一則相關信息席卷而來:“55°杯的騙局!”讓很多選購者大呼上當。既然眾說不一,那讓我們客觀分析一下這個“神器”到底是什麼樣的吧。

  網帖是這麼揭秘的:
  杯子的裡子是這樣的:三水醋酸鈉,92%該物質作為儲熱劑,5%十二水磷酸1氫鈉作為形核劑,3%明膠做增稠劑,相變溫度大約正好55度!這就是所謂的高科技產品,其實一大類融鹽的相變溫度都在五十度到六十度之間,但是就這個55度的配比最便宜。
  針對這一說法,55°杯官方也出具了一份編號為201320414844.1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用新型專利證書。證書顯示,杯子採用的是相變金屬填充於內部導熱層與外部隔熱層之間,熱水通過導熱層將熱量釋放至相變金屬,相變金屬快速吸熱並融化,熱水溫度迅速降低。隨後,熱水降溫時,相變金屬凝固放熱,此熱量可長時間保持熱水的溫度於相變金屬的熔點附近,達到保溫效果。並非傳言中使用“三水醋酸鈉、十二水磷酸1氫鈉、明膠”等廉價材料。
  有媒體還請來專家鑒定,但實際上,專家也不好說,蝌蚪君比較了下,還是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的王力耕教授說的實在:“要達到迅速降溫的效果,要用 非常好的材料,需要具備可加工性好、強度高、導熱性好的特點。不能單以奇效物質的成本來算,還要把研發等其他費用也算進去。”
  對嘛,誰說價格都是由成本決定,明明是市場需求決定!不然那麼多奢侈品還賣給誰?
  所以,到底是高昂的微米級相變金屬,還是廉價的三水醋酸鈉——這倒不是衡量騙紙不騙紙的重點,重點是這個杯子到底能不能像廣告中所說,55度!變!溫!因為這個杯子的宣傳噱頭很強,很多朋友都是直接認為這是個魔法杯子,可以自動冷熱轉換。
  【實驗】
  [實驗一:降溫]
  1分鐘,開水降溫至57.4℃
  實驗過程:根據55°杯說明書上的操作方式,將一壺水煮開後,馬上倒入55°杯中,倒約九分滿。蓋上蓋子,上下左右搖晃杯子,杯子里咕嚕咕嚕響。一分 鐘後,打開蓋子,測得杯子中水的溫度為57.4℃,與它宣傳時所描述的55°差不多。喝一口,這個溫度的水還有些燙嘴。此時,手能感覺到杯身有些溫熱。

實驗結果:降溫效果好,1分鐘由100℃降至57.4℃。
  [實驗二:升溫]
  1分鐘,常溫涼水只能升到37.7℃實驗過程:將“實驗一”杯中的開水倒掉。馬上倒入一杯常溫水,用溫度計測得,這杯水為21℃。不斷搖晃杯子一分鐘,打開蓋子,測得杯子中的水溫升高到37.7℃,接近人體體溫。
實驗結果:升溫慢,1分鐘後,水溫只升高到37.7℃。
  [實驗三:保溫]
  開水保溫效果差
  實驗過程:將開水倒入杯中,在室溫為22℃的辦公室內靜置3小時,半小時後,測得水溫度為54攝氏度;1小時後測得水溫為47℃;2小時,測得水溫為36.6℃;3小時後,水溫則已經降到了32.2℃。
實驗結果:保溫效果差,3小時就降到32.2℃。
  還有一個潛在的問題是,55℃的水溫是不是對人體最健康?
  在55°杯強大的宣傳攻勢下,人們潛移默化的覺得,似乎55℃的水溫對人最為合適。但實際上,飲用水的最適宜溫度是10℃-30℃,55℃有點高了。過燙的飲食進入食道,會破壞食道黏膜和刺激黏膜增生。尤其是要註意不要給嬰幼兒喝溫度過高的水,會燙傷孩子。
  最後蝌蚪君還想再討論下,什麼樣的營銷才算詐騙?

  根據刑法第266條,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,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,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。由於這種行為完全不使用暴力,而是在一派平靜甚至“愉快”的氣氛下進行的,加之受害人一般防範意識較差,較易上當受騙。
  所以,詐騙不是靠嘴說出來的,關鍵是要看是否違法。蝌蚪君認為,55°杯的宣傳手段只是一種“老套”的營銷方式,小伙伴們如此上心討論,反而是順水推舟的幫人家做了宣傳。
  但是需要特別提醒的是:不少公眾號會借轉發活動騙關註,甚至騙錢、騙個人資料,碰到類似活動,切勿貪小便宜吃大虧。真的想要杯子,還是要到官網購買正品,這樣才有質量保障。
  綜上,蝌蚪君認為這個55°杯生產的初衷是好的,符合市場預期,只不過在大家的“跟風潮”和某些不良商販的利欲熏心下成為了“騙局”。互聯網信息時 代,信息傳遞的快速使得這個“魔術杯”的的確確火了一把,也確確實實的讓它被質疑了一次。最後,需要提醒的是,面對某些盛行的“爆款”,大家一定要理性消費,衡量自己的需求和購買能力再下單,不要被五顏六色的宣傳信息迷惑了雙眼,不要在各種優惠策略的轟炸下丟掉了判斷力。順便吐槽一下,即便能超強變溫,拿著600g的杯子再裝上水使勁搖動1分鐘對臂力也是個挑戰呀!不是誰都能行的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ireapz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